教师专业发展

  • 中外教师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全守杰;温明瑜;

    本文通过软件对新世纪以来国内外教师评价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国外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选取2001—2021年教师评价相关文献,分别从国家、机构、作者、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五个维度讨论国内外教师评价研究异同。研究发现:教师评价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国外研究热度整体高于国内研究热度,国外研究更聚焦于教师评价本身,国内则更多聚焦于教师评价对于教师发展效果的讨论,国内外教师评价方法也日趋多元化,开始关注教师本身。基于以上结论,国内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内本土教师评价研究的关注,拓宽研究范式,打通评价应用转换研究体系,注重地区差异性研究。

    2022年06期 v.22;No.115 1-1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4K]
  •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分析:基于培训适切性视角

    奉美凤;余祖伟;

    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加快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使其“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是当前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培训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经。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然而,随着培训工作的持续推进,如何提高培训的适切性,如何通过培训让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成绩是乡村教师教育培训工作者需要探讨的新问题。本文基于培训适切性的视角,分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从而为不断优化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真正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能量和支持。

    2022年06期 v.22;No.115 11-1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课程与教学

  • 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传统药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传统药科专业融入实践为例

    戴春平;

    随着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科产业信息化已是必然趋势。传统的药科人才培养必须深度改革,深入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传统药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培养既掌握传统药科专业知识,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药科发展专业问题的复合型高技能药科人才,以适应“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医药卫生行业的人才需求。

    2022年06期 v.22;No.115 17-21+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差异化设置实践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为例

    杨志俊;定雄武;黄晓敏;

    随着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的不断扩大,城市社区老年教育呈现出多种形态。满足不同个体或群体的课程差异化设置需求,成为当前和以后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广州市越秀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发现目前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差异化设置不够全面,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的结构性失调及完整性欠缺等问题。本文针对广州市越秀区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差异化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探索和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2022年06期 v.22;No.115 22-2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 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策略研究——以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为例

    郑美玲;杨春荣;杜亚辉;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如何在理学类专业中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以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实践和研究为例,分析了理工类专业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二级学院应如何组织落实、统一思想、建立完善的组织实施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如何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通过专业课、公共课、实践课等的教育教学发掘其思想价值,推动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2022年06期 v.22;No.115 28-3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 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马赫;

    近年来在线教育实现蓬勃发展,高校教师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行为在呈现行为、互动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性。基于课堂观察法,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行为呈现能力与在线教学行为有效性呈正相关,建议高校教师应积极营造安全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在线教学行为能力,提升教学行为呈现的形象性,增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能力,从而提高在线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2022年06期 v.22;No.115 33-36+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 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电影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周艳美;

    新媒介时代的儿童、青少年是在影像环境中成长的,他们所接触的影像内容深刻影响了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和判断。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课程,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电影、提高人文素养,还要鼓励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使用影像方式来表达和创作。课程内容包括优秀电影欣赏、微视频创作和校园微电影创作,主要以拓展课的形式开展,围绕“快乐看电影、开心聊电影、趣味演电影、大胆拍电影”四大主题,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分层进行实施,形成了以“电影欣赏——电影主题活动——动手拍电影”为主线的电影课程模式。

    2022年06期 v.22;No.115 37-4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教育广角

  • 近十年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以2011—2021年CNKI收录的321篇论文为样本

    冯祥强;黎瑛;

    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学术能力、学术思维、学术视野和学术情怀的集中体现,规定了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层次以及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2011—2021年CNKI收录的321篇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样本,统计发现其选题存在热点研究滞后、理论研究脆弱、国别研究失衡、学科研究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夯实学科体系根基;保障资源共享渠道,拓展科学研究视野;促进交叉融合研究,关切学科发展诉求。

    2022年06期 v.22;No.115 43-49+7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特征研究

    陈丽君;冯雅欣;

    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选取近十年我国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36篇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文本,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进行编码,分析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与演变特征。通过政策文本梳理发现:一是当前政策工具整体结构有待优化;二是在学前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手段方面应加强关注;三是政策工具在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内容上的均衡匹配性有待改善。基于此,建议未来适当增加激励型和劝诫型工具的使用,优化政策工具类型的结构与比例;强化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手段的保障,完善培训与评估体系;平衡能力建设型和命令型工具的使用比例,提高政策工具和学前教育信息化要素的整合效力。

    2022年06期 v.22;No.115 50-5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 基于网络爬虫技术的开放大学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吴君胜;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信息资源向读者开放,读者可使用图书馆的全部数字资源,成为终身教育学习者的绝佳选择。本文通过分析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特点,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建立分层级、多源数据整合的文献资源信息库,依托微信庞大的用户群设计智能图书馆信息资源小程序,提供图书资源信息查询和荐选服务,满足社区教育的自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开放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应用案例。

    2022年06期 v.22;No.115 58-6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文学评论

  • 论刘辰翁的时序词

    陈悦;

    刘辰翁作为宋元之际一位有着强烈民族气节的遗民,一生所创词作众多,其中时序词具有鲜明的特点:送春词或隐或显地寄寓了自己的亡国之悲和遗民之恨,节令词或深或浅地发抒了自己对异族统治的忧伤无奈和对未来无路的彷徨苦痛。此外,多用色调灰冷的意象,自然天成的语言和劲健豪硬的风格,以及用经用史、以词载史的创作方法也是其词的重要特色。

    2022年06期 v.22;No.115 63-6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跨文化视野下《大地三部曲》中环境记忆的多维表达

    张曦;

    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也是一部人类个体或群体与环境发生物质或精神联系的交互史。我们在适应、改变着环境,而环境也在时空流转中承载、记录下了人类的成长足迹。环境记忆总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中诞生,并在个人或群体的意识活动、相关的历史文字记载、文化精神遗产中得以保存与延续。美国作家赛珍珠以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在其代表作《大地三部曲》中就为我们生动地呈现了包含土地记忆、聚落记忆、中国本土化记忆在内的环境记忆。通过分析作家笔下多样化的人物塑造以及曲折的故事情节,我们将在跨文化视野下对赛珍珠笔下环境记忆的形成、其背后丰富的精神及文化内蕴、其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对作者本人的深刻影响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022年06期 v.22;No.115 68-7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 幻想与人学的科幻美学——以何夕《伤心者》为论述中心

    刘霖杰;

    在中国当代著名科幻小说作家中,何夕的风格不同于刘慈欣、王晋康与韩松,他的科幻小说常被称为“言情科幻小说”,而《伤心者》富有人文主义关怀的叙述与思考对于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来说,富有借鉴意义。通过从人物、叙事以及小说语言使用等三方面来分析《伤心者》,可以发现何夕以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交叉使用,以及使人物适度情感化来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小说在细节上的完整所带来的沉浸感以及“展示而非告知”的技巧,为科幻小说带来新浪潮式的创作手法;而轻逸与疗伤的语言使得科幻技术概念充分融入故事的同时,还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先天具有“技术崇拜”的科幻小说作者和读者来说,何夕的科幻美学可以让人在体验技术奇观的同时,更深入地发掘技术背后的人性力量,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注入了丰厚的人文情怀。

    2022年06期 v.22;No.115 75-8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法学思考

  • 网络交易中消费者评价权的本土化构建

    张钦润;许家欣;

    在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随之发展起来,互联网除了满足人们购买商品和获取服务的需求外,同时也是信息交换、互通有无的主要选择。消费者与经营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消费者评价使得交易透明,潜在消费者以此进行辨别判断,减少试错成本,消费者评价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当前消费者评价在网络交易中存在诸如刷单、虚假好评、恶意差评等问题,司法实践与现行法律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消费者评价权作为一项经济法范畴中的新兴权利,美国对此专门立法设权进行保护,这引发了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消费者评价权的思考。根据中国的立法现状以及目前的司法实践,借鉴美国的经验,在现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消费者评价权进行综合保护。

    2022年06期 v.22;No.115 83-91+106+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权利客体区分视角下知识产权双重保护的再审视——以外观专利失效后著作权保护切入

    刘清;

    知识产权双重保护并非重叠保护,而是对同一知识产品不同权利客体区分保护的制度安排。外观专利与著作权为独立存在的权利,外观专利失效,后续的著作权保护具备正当性。法律不应当对权利人基于意思自治的权利选择强加过多负担,这是基于权利调整范围不同及维系制度稳定考量的结果。在后续的法律适用中,也不应将产品种类作为后续著作权保护的限制条件,应当严格遵循后续著作权侵权判定要件。同时,需要警惕过度拘泥失效这一条件从而干扰后续著作权保护的司法适用。

    2022年06期 v.22;No.115 92-9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论司法人工智能的正当性证成与辅助性定位——以法院审判为中心

    杨洋;

    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司法人工智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却面临一个无可绕开的论题:司法人工智能的正当性何在,以及其合理的定位为何。法律形式理性的理想范式为司法人工智能提供了智力支持,但是仍然遭致批判,事实上无论是形式理性,还是实质理性的论据都难以获得普遍的共识。基于裁判的说服力是司法裁判正当性的重要判断标准,而现有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存在限制以及出于过度形式化的警惕。因此,应该引入司法人工智能并且赋予其辅助性的地位,具体而言,将其定位于辅助司法的自动化流程管理和司法决策层面,这不仅更有助于提升裁判的说服力,而且也更接近于论辩理性的理想。

    2022年06期 v.22;No.115 99-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启事

    <正>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粤新出版[2007]161号文)批准,从2008年1月起,《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页码改为112页,全年出版6期,每期逢双月20日出版。《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是由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关注远程开放教育、兼顾相关学科发展”为办刊特色。在刊发学科类优秀稿件的同时,优先刊发远程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的文章,竭诚欢迎广大读者投稿。本刊从2021年4月开始已采用在线投稿系统收取稿件,原有的投稿邮箱已停用。敬请各位新老作者通过在线投稿系统踊跃投稿。在线投稿网址:https://gzgb.cbpt.cnki.net。

    2022年06期 v.22;No.115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下载本期数据